一、解釋下列術語。 1、傳 2、箋 3、疏 4、衍文 5、脫文 6、曰、為、謂之 7、謂 8、貌、之貌 9、猶 10、之言、之為言 11、讀為、讀曰 12、讀若、讀如 二、選擇題。 下面各小題之下,都列舉了可供選擇的幾種答案,請選出正確的一項。 1、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樹藝五谷。”趙歧注:“五谷( )稻黍稷麥菽也。”趙注用的注釋術語應該是: A、曰 B、謂 C、謂之 D、為 2、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古者公田藉而不稅。”鄭玄注:“藉( )借也”。鄭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之言 B、謂之 C、猶 D、讀若 3、《詩經·衛風·氓》:“淇則有岸,隰則有泮。”鄭玄注:“泮( )畔。”鄭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謂 B、讀為 C、曰 D、之言 4、《楚辭·涉江》:“冠切云之崔嵬。”王逸章句:“崔嵬,高( )。”王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謂之 B、貌 C、之貌 D、為 5、《論語·學而》: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說乎?”鄭玄注:“同門( )朋,同志( )友。”鄭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謂 B、之為言 C、謂之 D、曰 6、《詩經·魏風·葛屨》:“摻摻素手。”鄭玄箋:“摻摻( )纖纖。”鄭箋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謂 B、之言 C、讀曰 D、猶 7、《楚詞·離騷》:“恐美人之遲暮。”王逸章句:“美人( )懷王。”王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曰 B、謂 C、謂之 D、為 8、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加之以師旅,因之以饑饉。”朱熹注:“谷不熟( )饑,菜不熟( )饉。”朱注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謂 B、讀如 C、猶 D、曰 9、《說文解字》:“璁,石之似玉者,從玉總聲,( )蔥。”許慎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讀曰 B、讀如 C、猶 D、之言 10、《詩經·魏風·伐檀》:“置之河之側兮。”毛傳:“側( )崖也。”毛傳使用的術語應該是: A、謂 B、之為言 C、讀曰 D、猶 |